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常见的6种并发症,家长需牢记

2019-12-27  来自: 心脏专家范祥明 浏览次数:351

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,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。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.4%~1%,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~20万。先天性心脏病谱系特别广,包括上百种具体分型,有些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多种畸形,症状千差万别,轻者可以终身无症状,重者出生即出现严重症状如缺氧、休克甚至夭折。

先天性心脏病

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,先天性心脏病的并发症,都有哪些呢?

肺炎

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表现为咳嗽、气促。临床上许多患儿常因肺炎就诊被医生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,这是因为当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时,造成肺部淤血,水肿,在此基础上,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就很容易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,往往和心力衰竭同时存在,如单用抗生素治疗难以见效,需同时控制心力衰竭才能缓解;先天性心脏病如不经治疗,肺炎与心力衰竭可反复发作,造成患儿多次病危乃至死亡。

先天性心脏病

心力衰竭

心力衰竭作为严重的并发症,是指心脏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以供应生理的需要,于是运用代偿机制以弥补心功能的不足,若代偿功能不力,更使心功能衰竭,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,如活动能力下降、心.跳增快,呼吸急促,频繁咳嗽,喉鸣音或哮鸣音,肝脏增大,颈静脉怒张和水肿等。出现心功能下降者,需尽早治疗。

先天性心脏病

肺动脉高压

当血液从左向右大量分流的先天性充血类心脏病,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加,肺动脉压力升高,就形成肺高压。在小儿胎儿型血管尚未发育成熟和基础上,长期忍受高流量及高压的冲击,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,促使肺血管收缩,压力增高,以减少左向右的分流量,继而发展为肺动脉高压,造成不可逆的病变,也就是说即使手术治愈了心脏病的病变,但肺血管阻力无法改变,肺动脉压力仍高。

另外,如肺动脉压力不断升高超过体循环压力,则会产生血液从右向左分流,患儿出现青紫,也就是艾森曼格综合征,失去手术机会。

先天性心脏病

感染性心内膜炎

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心脏的内膜、瓣膜或血管内膜的炎症,多发生在有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的患者。心内膜长期受到血流的冲击,会造成心内膜粗糙,或者心腔血管内异常血流导致局部湍流形成,使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,形成赘生物,血液中的致病菌在赘生物中生长繁殖,患者可出现败血症症状,如持续高热,寒战,贫血,肝脾肿大,心功能不全,有时出现栓塞表现,如皮肤出血点,肺栓塞等。抗生素治疗无效进度,需手术切除赘生物,脓肿,纠正心内畸形或更换病变瓣膜,风险较大。

先天性心脏病

脑血栓或脑脓肿

作为法洛四联症严重的并发症之一,脑血栓和脑脓肿会造成患儿长期缺氧,紫绀,因而红细胞增多,血球压积增高,血液粘稠,血流速度缓慢,为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创造条件,如继发感染可形成感染性血栓,或由于脑组织缺氧,脑组织软化,引起细菌感染形成脑脓肿,表现为剧烈头痛,呕吐,意识障碍,偏瘫等。缺氧

缺氧以法洛四联征为常见。该病在小儿出生时,紫绀多不明显,或只在哭闹时候出现,出生后3个月-6个月逐渐出现紫绀并加重,患儿在喂奶,啼哭,行走,活动后气促加重。儿童常有蹲踞现象,表现为想走一段路程后下蹲,双下肢屈曲,双膝贴胸。重症患者(约20%-70%)有缺氧发作史,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,面色苍白,四肢无力,呼吸急促困难,重症发生昏厥,甚至抽搐等症状,因严重缺氧而致低氧血症死亡。缺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,一般常能自然缓解,但经常发作,对患儿威胁甚大。对有缺氧发作的重症患儿应尽早手术,频繁发作者应急诊手术。

先天性心脏病

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

先心病的治疗有多种方式,并且有极少数的先心病患儿可以自然恢复,有的则随着年龄的增大,并发症会渐渐增多,病情也逐渐加重。

先心病的治疗方式有保守观察、介入治疗、手术治疗、姑息手术等,当家里的宝宝发现或确诊时,家长都应第一时间寻找专业医师的正确诊断,给孩子一个及时且安全的治疗方式。

关键词: 先天性心脏病           

产品展示

无锡曼普商贸公司经营  美国迈心诺(Masimo)、巴德 、南北电子、德国狼牌(Wolf) 等产品。

详情咨询:13861848998.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无锡曼普商贸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


扫一扫访问移动端